【澳洲小學二三事:到底要準備什麼?】
以往澳洲的辦事效率總給人又慢又差的印象,但這回幫孩子準備小學開學,竟覺得商家及學校的辦事效率及服務都讓人非常滿意(抑或我的標準已經放寬了?)。
下周三是開學日,不儘Lara是新生,我也是新手,卻因為女兒而得以一窺澳洲小學生活。
早耳聞開學前的買鞋潮是家長們的夢魘:學校的指定鞋大多在開學前兩個月才開賣。然而太早買,有時一開學鞋子已穿不下;太晚買,人潮洶湧,買鞋有如擠市場。
許多鞋店這一個月來為因應可怕的開學購物潮,不僅得提早開店,還多了許多臨時櫃來應付大量的人潮。
這兩周陸續有朋友奉勸我趕快買鞋,因為許多鞋店都人滿為患。好在其中一家鞋店推出線上預約,我前兩周預約,周日上午9:30到,店門口已有貼心的店員幫忙報到,省去排隊的時間,10分鐘內便完成購鞋任務(在辦事效率奇差的澳洲遇到如此有效率的服務,讓我驚艷不已)。
幾周前,學校已將孩子所需的文具及書籍清單email給家長,我們只需在指定的網路商店一鍵下單後就只要在家等包裹;收到沉甸甸的包裹後,家長再於開學前送回學校,校方會有專人將孩子們的個人文具與書送到班級中。
如此,在開學第一天,孩子書包裡就只要帶著便當就能去學校。
沉甸甸的箱中,我好奇孩子在小學第一年究竟需要什麼課本(想起自己20多年前上小一時的書籍好像蠻多的)。
打開一看,發現真正屬於「教科書」的只有教英文發音的”Sound Waves”和字母練習簿兩樣,其他內容則為彩色筆、白板、口紅膠、空白剪貼簿、黏土……等勞作用具。
如今想來,級任老師當時寫給孩子們的學前歡迎信上提了許多次:我們會一起做許多你們「喜歡、有趣的事情」並非謊言,看起來的確有許多剪剪貼貼的趣事在等著孩子體驗(並且仔細一想,孩子也才五歲)。
而為了維持澳洲小學新生的傳統與新冠防疫,校方最新的折衷政策是:開學第一天,孩子上下學能由家長帶到教室安頓;接下來的兩周,早上由家長帶孩子到課堂,下午則只能在某個集合點接人。
最讓許多家長頭痛的是,學校沒有冰箱,每天午餐怎麼帶?我家已決定:每天就是冷三明治,不吃拉倒(想起20多年前台灣念小學,那三菜一湯的熱騰騰營養菜色讓人萬分懷念)。
(還是不住好奇偷偷問:妳家孩子現在的午餐都吃什麼?)